2008-09-25 10:46
上通“抚道”下通猴,公然自封下九流。
三十六行相国寺,无人不拜鲁杠头。
《横活》是部小说,也是真人故事.
很多年前,出门时随手买本旧书在路上打发时间,
就看到了这个故事.
《横活》.txt
万把字,直接打开看了.
特别精采的一段:
定下了二十贯酬金,你到会馆胡同海棠书寓找了个妓女来──这就是我们的嫂子了。她是个老妓女,十三岁就做皮肉生意啦,一口气做下了二十年,老了,脸上皱纹一条挨一条,不知她十六七时何样儿,现如今可真是不入眼,东京常逛窑子的人都叫她“蒙天网”。她来了...
Read All
2008-09-24 15:10

论坛塞满垃圾,那些白痴版主哪去了?
2008-09-24 15:10:05 通过 WAP 发布
From: http://www.ctrlz.pdx.cn/blog/diary,1016921.html
2008-09-21 02:45
夜班,一年四季,都要穿棉大衣。只是夏天秋天吹风扇。到底是冷还是热。你说呢。
2008-09-21 02:45:13 通过 WAP 发布
From: http://www.ctrlz.pdx.cn/blog/diary,1015646.html
2008-09-20 09:27
给仇人一块面包
二战时期 , 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 ,团结一致 , 浴血奋战 ,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 , 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。
战争胜利的当天 , 上万名疲惫不堪、无精打采的德国战俘排成了长长的纵队 ,在荷枪实弹、威风凛凛的苏联士兵的押解下走进莫斯科城。
得知法西斯战俘进城的消息后 ,人们几乎倾城而出 , 纷纷拥上街头。在宽阔的莫斯科大街两旁 , 围观群众人山人海 ,挤得风雨不透。在围观的人群中大部分是老人、妇女和儿童。
苏军在战胜入侵的德国法西斯的同时 , 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伤亡。这些老人、妇女和儿童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, 他们当中许多人的...
Read All
2008-09-20 09:06
西伯利亚的熊妈妈
去年夏天,在翻译保郎陪同下,我到南西伯利亚采风。一天,向导辉腾——他是图瓦共和国艺术科学院的秘书——说领我们见一个人。
我们开车走进森林,在一幢木房子前,一人远远迎着。“这是猎人德维.捷列夫涅."辉腾介绍。
德维.捷列夫涅60多岁,粉皮肤,生就3岁婴儿般好奇的眼睛,缺左小臂。他名字俄语的意思是“两颗树”。
他家墙上挂着熊的头颅标本。熊的眼神像德维一样天真,它微张着嘴,一边的牙齿折断了,顶戴一个新鲜的花环。德维在熊面前述说一大通独白。保郎告诉我,“两颗树”对熊讲的话是:“熊妈妈,安加拉河水涨高了一尺...
Read Al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