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抽了一下

2013-03-19 10:39:23 ,

又懒了好久。精力不济其实只是借口。
早就看见了明大师关于音乐的那条评论,不知说什么好。

没有什么兴趣是天生的。一切都源自于小事的积累。
关于音乐。我对音乐的感觉一直是单相思,我喜欢她,她不鸟我。
我和我的很多同龄人一样,最初的感受来自于收音机和渐渐流行的录音机。
除了流行音乐,那时很多人疯狂追捧理察德·克莱德曼的钢琴演奏,虽然只是从那些破旧的、没有丝毫表现力的录音机里。
我记得当时有评说,那根本不是真正的古典音乐,仍然只是流行音乐,冠以古典之名的流行音乐而已。
可这又有什么关系,那些不同以往的声音让我耳目一新,让我知道原来音乐不仅仅是“音乐课”所讲的那一点点东西。

在我初中时,录音机还是奢侈品,只有少数家境好的同学家里才有。
他们要来录音机的理由因为是要学英语,所以也仅被允许听英语,听些其他东西都要偷偷摸摸。
所以我们都一样,主要娱乐来自于收音机。

读职高以后,录音机才算跌落尘埃,班级里就有,当然家里也有了。
买不起正版带,十几块,几十块,至少能吃半个月的午饭了。
所以那时整节课被拔掉音箱的录音机都在默默转录着新的空白带,
所以一下课立刻插上音箱,调大音量,各种各样的声音肆无忌惮地奔流而出。

我不记得职高有没有过音乐课。
但我在那时认识了克莱德曼、认识了唐朝、认识了郑智化。
于是我不多的卡带里有钢琴、有摇滚、有一两本郑智化,还有另外一些来自于传统文化的古琴古筝曲、京剧。

那些来自于从幼年开始的阅读。
因为我是个很淘气的孩子,从会说话开始,整天不停问这问那,爬上爬下。可是我家亲爱的孙老师又没那么多耐心,丢本书丢本字典就解决了。
估计这个办法也是用了很久才确定的。

前几天聊天还说过,以前住平房,都是报纸糊墙,讲究点的用白纸,过年时贴年画的。住楼以后,才用石灰粉刷墙,不贴年画了。
因为她是亲爱的老师嘛,所以我们家贴的年画不是鲤鱼胖娃娃,常常是国画之类,有山水,有花鸟,配诗的,小时候还有过一木《木兰辞》的挂历。
识字就是在这里开始,据说我还不到三岁。

———-
昨天就写了这么多,没完。估计还得一会写好。
这些天搞了个大件。

里面装了一大包蛋黄派。

关键词:thirteen 看法 

  

From: http://www.thirteen.pdx.cn/blog/diary,1179336.html

Permalink : http://13jl.com/1179336.html

4 Comments so far

  • 明\ (2013-04-23 00:29:50)

    (通过 WAP 发布)
    古筝能算古典么?起码得是古琴吧?
    Re:
    萧瑟琴筝,都该算吧。

  • 毛三 (2013-03-30 00:07:25)

    (通过 WAP 发布)
    真想了解古典的话,听古筝吧!
    Re:
    现在没心思听了。

  • 欧阳. (2013-03-22 11:58:26)

    (通过 WAP 发布)
    那么肥还吃蛋黄派?有冇搞错?
    Re:
    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?

  • 小 妞儿 (2013-03-19 11:44:41)

    (通过 Web 发布)
    是要给我的么
    Re:
    这个是订制产品。

Post A Comment:

(*)

(*)

By submitting a comment here you grant 地狱十九重 a perpetual license to reproduce your words and name/web site in attribution. Inappropriate comments will be removed at admin\'s discretion.